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普遍的问题解答(2025年)
(4)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并仍在科研一线) 每年投入科研上班时间不少于9个月;
(1) 如果申报人所在机构有博士生导师聘任文件/通知,以文件/通知显示的聘任时间为准;
(2) 如果所在机构没有正式的博士生导师聘任文件/通知,以第一次招收博士生的时间为准;
在实行预聘制(tenure track)的机构,获得预聘职位(tenure track)5年即视为担任博士生导师5年。获得长聘职位(tenured)则无年限要求,直接满足该条件。
申报人2025年1月1日前开始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,且与境外机构没有全职的正式聘用关系。
(2) 中科院、农科院、医科院等所属科研院所(独立法人)的书记和/或院/所长及以上职务;
(1) 同一年度,合乎条件的申报人只能申报“科学探索奖”或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,不得同时申报两个项目。
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医学科学领域资助针对人类疾病的基础研究,以提高疾病预防、诊断和治疗水平,促进人类健康。项目资助从事医学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,同时鼓励医师科学家从临床凝练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。不资助临床研究。
申报人只要有申报意向,即可注册、申报,无须等待机构提名。如果获得机构提名,将由机构告知。如果没获得提名,也不影响自由申报。
不需要。秘书处将在申报系统中标记被机构提名的申报人。被提名人无需重复提交申报材料。
在评审过程中,评委将对所有申报人一视同仁,对每一份申报材料来客观公正的评审。
因项目将邀请国际专家进行评审,申报材料须使用中英双语填写。如申报人没办法使用中文申报,也可选择进入英文申报界面,仅使用英文填写。
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、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,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。申报人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,最多选择两个领域及相应的细致划分领域进行申报。
字数有限制。未来研究计划中文版不超过4500字,英文版不超过3000 words,可在正文中插入累计不超过1页的图表及说明。图表、说明和关键参考文献不计入字数。
是的。申报人应提供最近10年做出的科学贡献,并提供对应的论文。自2015年1月1日至申报截止,已发表或存放在预印本服务器中的论文均可。
指由申报人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(如课题负责人等)且本年度申报截止之前仍未结题的科研项目。对于由多个团队联合承担的在研项目,须披露项目总经费及申报人团队实际支配的经费。
可以。在申报截止日期(2025年6月15日24时(北京时间))前,申报人都能登录申报系统来进行修改,以最后一次提交的材料为准。
申报结束后,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科学委员会将组织国内外评审专家开展评审。
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重在“选人不选项目”,人才遴选标准包括:原创性、重要性、突破性。参考维度包括但不限于:
(1) 提出全新的科学问题或聚焦解决领域内长期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,并提供具有创新视角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;
(3) 发明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工具,并在多个领域大范围的应用,推动其他领域的进步。
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采取严格评审专家回避制度,评审专家与申报人须回避情形包括:
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,2025年度“新基石研究员项目”计划资助不超过35人,其中6个名额用于资助的青年科学家(男性未满40周岁,即1985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;女性未满43周岁,即1982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)。资助名额在数学与物质科学(Mathematics and Physical Sciences)、生物与医学科学(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)两个领域酌情分配名额。
资助金额分别为: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/人/年,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/人/年,连续资助5年。5年资助期满后,如通过续期评估,可继续获得资助。
5. 如果成为新基石研究员,能够继续接受企业委托课题开发、技术咨询类吗?
原则上不可以。新基石研究员如接受新的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、技术服务类项目,应提前告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。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将启动评估并决定是不是终止资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