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现代化火力发电厂被炸后德国直接迈入“工业404”?重整军备成最大隐患?
德国政府采取极端措施实现能源转型,导致绿党主导的环保政策要求彻底淘汰燃煤电厂。
3.然而,德国能源转型导致能源稳定性减弱,电力成本显著上涨,引发工业外迁和裁员潮。
4.德国在国防政策上出现重大转型,从防御性姿态转向更主动的防务策略,引发国际关注。
5.与此同时,德国试图在莫尔堡发电厂旧址上建设绿氢中枢,但面临绿氢产业的高耗能技术和成本挑战。
2025年3月末,一座位于德国汉堡的现代化燃煤发电厂——莫尔堡发电厂被定点爆破。
这座被称为德国“最先进”的燃煤电厂,投资30亿欧元,2015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却在运行短短6年后关闭,被直接炸毁。
德国政府的这一举动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“极端措施”,在全球引发广泛争议。
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德国能源转型与工业发展的冲突,更凸显出其去工业化的风险及军事政策转型对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。
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,德国政府便宣布逐步淘汰核电,并大力推进“能源转型计划”(Energiewende),试图摆脱化石燃料依赖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然而,绿党主导的环保政策要求彻底淘汰燃煤电厂,以实现“气候中和”目标,这导致莫尔堡发电厂在运行6年后被迫关闭,并最终爆破。
首先,德国新能源占比虽然已达到总发电量的60%,但风电和光伏等受天气条件制约,无法全天候稳定供电。
其次,在俄乌冲突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被炸的背景下,德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,电力成本显著上涨。
数据显示,德国居民和工业的电力价格现为欧洲最高之一,而能源政策的失衡只会让这一问题更加恶化。
德国曾是全球工业强国的标杆,汽车、化工、机械制造等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。
然而,能源政策的不稳定性正逐步削弱德国的工业竞争力,甚至带来去工业化的风险。
例如,化工巨头巴斯夫(BASF)已宣布将部分业务转移至电力成本较低的中国,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(Bosch)则在加速全球布局。
能源政策加剧了德国工业的外迁和萎缩,而这种趋势带来的不单单是经济损失,更有很大的可能是德国全球竞争力的长期衰退。
德国政府宣布将在莫尔堡发电厂旧址上建设“绿氢中枢”,试图将该地打造成欧洲最大的绿氢生产基地。
然而绿氢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力输入,而德国当前的电力供应已十分紧张,根本没办法满足绿氢产业的需求。
同时,绿氢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远高于灰氢,德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绿氢产业链,投资回报率也缺乏保障。
相比之下,中国等国家在推动绿氢技术时采取了稳健的策略,优先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并保证电力冗余,再推进绿氢项目。
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加可持续,而德国激进的能源转型却难以支撑绿氢产业的理想化发展路径。
这是德国二战后规模最大的军事政策转型,标志着德国正从以往的防御性姿态转向更主动的防务策略。
波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对德国的军备扩张保持警惕,而俄罗斯与德国的关系恐怕会促进紧张。
- 上一篇: 莲花发电厂220千伏升压站改造工程开工
- 下一篇: 澳门168期跑马图